基础医学

负责人:吴嘉炜,邮箱:jiaweiwu@suda.edu.cn

联系人:胡莹莹,联系电话:0512-65885620,邮箱:huyingying860817@163.com

 

一、流动站概述

苏州大学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01年,其建设以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为主体,生物医学研究院、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、神经科学研究所、生物钟研究中心、剑桥-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、转化医学研究院等校级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建设。现有实验面积一万余平方米,装备有免疫学、细胞生物学、分子生物学、放射医学等研究的基本仪器设备,如流式细胞仪、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、共聚焦显微镜等先进实验设备,在硬件条件上基本达到国际同类实验室的水平。

本博士后流动站扎根于不断进步的基础医学学科。2008年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一级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。在2013年的全国第三次学科评估中,苏州大学基础医学学科首次进入全国前30%;2014年初,以高晓明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省优势学科Ⅱ期项目“系统生物医学”(重点序列学科,基础医学与生物学交叉学科)获得批准,为基础医学学科建设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;2017年的全国第四次学科评估中,苏州大学基础医学学科获评B+(10%-20%);2018年,我校“基础医学”学科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III期,获得2360万元(2018-2021)学科建设经费。

目前我校参与基础医学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专职教师共有255人,其中正高级职称88人、副高级职称94人。教师队伍中拥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7人、973首席科学家1人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人、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2人。

近三年来本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各研究团队获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、“973”计划、“863”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重大新药创新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20余项,科研经费超亿元。此外,博士后流动站各研究团队获得了多项重要奖项,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,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,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、二等奖及三等奖,江苏省青年科技奖等奖项。

 

二、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

(一)医学免疫学

研究方向:

1.感染免疫学

2.免疫调节与自身免疫病

3.肿瘤免疫和肠道免疫

4.肿瘤免疫应答的调节

合作导师:高晓明、熊思东、徐薇、张惠敏、周芳芳、张进平、郑惠、秦越等

 

(二)法医学

研究方向:

1.法医临床学

2.法医病理学

3.法医毒理学

4.法医昆虫学

5.法医植物学

合作导师:陶陆阳、朱少华

 

(三)病原生物学

研究方向:

1.寄生虫感染免疫与分子生物学

2.病原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致病机制

3.立克次体病原学

合作导师:夏超明、黄瑞

 

(四)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

研究方向:

1.临床应用解剖学(外科解剖学)

2.帕金森氏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

3.神经胶质细胞发生与分化及相关疾病

合作导师:刘朝晖、夏春林

 

(五)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

研究方向:

1.肿瘤病理学

2.临床病理诊断及分子病理诊断

3.分子病理学

合作导师:李建明、王守立

 

(六)细胞生物学

研究方向:

1.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定向迁移的调控机理

2.干细胞与组织工程

3.细胞和分子生物学(基因的转录与调控)

4.藻类细胞发育及分子细胞生物学

合作导师:张焕相、魏文祥、沈颂东

 

(七)遗传学

研究方向:

1.肿瘤表观遗传学

2.肿瘤细胞与分子遗传学

3.生物钟和睡眠调节机制以及相关疾病发生机制

4.肿瘤遗传学

5.基因组学

合作导师:张洪涛、王晗、周翊峰

 

(八)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

研究方向:

1.痛觉调制与镇痛原理

2.偏头痛调控及机制;

3.痛觉离子通道调控;

4.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

5.心血管生理学

合作导师:陶金、蒋星红、张国兴

 

(九)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

研究方向:

1.脂代谢与脂肪细胞生理学

2.过氧化物酶体的代谢功能

3.肿瘤与衰老的代谢调控

合作导师:苏雄